一、CMMI認證是什么意思
CMMI模型最初是為美國國防部創建的,旨在評估其軟件承包商的質量和能力,現已擴展到軟件工程之外,以幫助任何行業的任何組織建立,改進和衡量其能力并提高性能。
CMMI是“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意思。是一種評估或者認證制度。最新的CMMI V2.0模型有四個視圖,DEV開發視圖、SVC服務視圖、供應商、人力資源,目前開發視圖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主要是由CMMI研究院主任評估師按照CMMI模型檢查企業或組織的軟件開發過程是否達到了CMMI某個級別的要求。
CMMI認證分為5個等級:ML1(初始級)、ML2(已管理級)、ML3(已定義級)、ML4(量化管理級)、ML5(優化級)。
二、CMMI的發展歷程
1984年,美國國防部(DoD)委托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的軟件工程研究學院(SEI)和美國國防工業協會(NDIA)共同進行一項研究,用于評估國防部委托的外部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能力。
1987年,SEI推出了SW - CMM框架。
1991年,SEI發布了CMM V1.0。CMM推出后,不僅成為了許多大型軟件企業用于改善軟件工程的評估標準,也應用到了系統工程及軟件采購方面,成為全世界范圍認同且通用的一種軟件生產程序標準。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不同的CMM模型,比如軟件能力成熟度 (SW-CMM) 、系統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 SE-CMM) 、集成產品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 ( IPD-CMM) 、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P-CMM) 等應用模型。
1993年,SEI發布CMM V1.1 (該版本應用最廣泛)。
1997年,SEI制定CMM V2.0草案 (未廣泛應用)。
1998年,計劃開發CMMI。
2000年,SEI發布CMMI V1.0 (CMM演化為CMMI, CMM2.0是CMMI1.0的主要組成部分)。
2002年,SEI發布CMMI-SE/SW V1.1 (CMMI for System Engineer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2006年,SEI發布CMMI V1.2 。
2011年,SEI發布CMMI V1.3 版本(該版本應用最長久)。
2016年3月3日,CMMI研究所被ISACA(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協會)收購并作為其下的一個分會,但將繼續獨立運營。
2018.3.29,ISACA發布CMMI V2.0 版本。這是CMMI研究院從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SEI)剝離出來、歸并入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協會(ISACA)之后的第一次版本更新。
2018.7.17,CMMI 研究院正式發布了 CMMI 2.0 中文版。
三、CMMI的核心價值
CMMI的價值在于它不是束之高閣的一紙證書,而是讓客戶終身受益的評估報告。過程管理是CMMI的主題。它要求團隊通過遵循已制定的過程,完成開發工作,同時在此過程中不斷地學習積累,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使這一過程更加的完善。過程管理同樣強調透明度,要求團隊開發相關活動中項目內或項目之間必要地溝通。
CMMI把客戶作為過程改進的最終受益者,以客戶期望、產品及項目價值和公司的商業目標為重心,而不是單純的追逐成熟度的級別。
在擬訂評估計劃之前,需要先收集企業相關的具體信息。包括商業目標、評估目標、項目信息情況、人員信息等等。
企業導入CMMI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步驟,一個是書面的文檔化過程,一個是組織及項目里面實際執行的過程。但實際情況中,許多通過了CMMI三級甚至更高級別的企業都存在兩個過程不一致的狀況。如果企業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落實過程改進,CMMI的價值便不會實現。
建立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標準過程。
組織內部的有效最佳實踐以及可用的業界最佳實踐及標準是組織標準過程的兩個主要來源。組織內部的有效最佳實踐作為企業自身工程管理的經驗積累,是組織標準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為之后的項目提供參考。同時業界的最佳實踐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參考這些實踐時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其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組織標準過程建立過程中,企業當前的現狀及約束條件一定要考慮在內,才能確保過程能在組織內部達到制度化、日常化的執行力度。
定期完善修改過程
過程執行者要通過使用過程,真正知道過程的不足之處,從而對組織過程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而不能對缺陷避而不談,或將其作為不執行的借口。用過程執行者熟悉的語言及方式描述過程。
CMMI中的相關描述非常專業,有的甚至較為拗口。因此如果在過程執行中選用執行者較為熟悉的語言及方式描述過程,就會節省很大的培訓成本,并避免了溝通上的障礙。 讓過程執行者看到過程的效果及過程改進的價值。
CMMI存在的基礎是:執行者相信產品的質量和用來開發這個產品過程的質量有極大的關系。要讓管理者及工程人員信服組織制定的過程,首先要讓他們看到過程及過程改進的好處,看到質量、效率的提升以及客戶的認可,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真正接受這些標準過程。
過程管理中要平衡組織、項目、個人的關系
如果這個天平太傾向于組織,會使得項目及個人缺少必要的靈活從而喪失動力。如果走到另一個極端,只考慮個體性、靈活性,則會給組織帶來風險,失去學習的機會。從長遠來講也不能質量及生產效率的持續提升。
CMMI中提到其自身并不包含過程與程序流程,而是一個過程,一個標準。而許多國內企業在導入CMMI時,將其誤認為了是一種模型,認為是一種可以涵蓋所有企業、項目的標準過程。在導入CMMI時,企業只有真正了解了CMMI的目的和意圖,才能理解CMMI的核心價值。企業需要將其作為提升、改進自己的手段和工具,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項目的質量要求及缺陷分析要求,從而制定對不同工作產品的評審方法及數據收集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