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服務發展現狀
2011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告發布國家統計局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將信息技術服務業列為國民經濟的一個大類,并將信息技術服務分為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集成電路設計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業5項中類,標志著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式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行業。通過行業統計工作實踐,理清了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范圍和內容,掌握了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不同區域的發展態勢,另外,隨著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出現,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加快了信息技術服務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總的來說,ITSS在推動IT服務獨立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為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IT服務行業有待完善和改進的方面:
產業鏈專業化分工和上下游協同的格局尚未形成;
專業化生產尚不具備規模集群效應;
三、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化與產業化
IT服務的產業化進程分為產品服務化、服務標準化和服務產品化三個階段,產品服務化是前提,服務標準化是保障,服務產品化是趨勢。
1、產品服務化:
IT服務相關的產品包括硬件、軟件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IT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不斷的改進提升。但產品的同質化狀況也日益嚴重,市場競爭也更多地體現在為客戶提供的服務上,通過為需方提供量身定制的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增加供方為需方帶來的價值。在此背景下,產品的涵義也逐步從單純的有形產品擴展到基于產品的增值服務,有形產品本身只是作為傳遞服務的載體或者平臺,這種趨勢就是產品服務化。
產品服務化的特征
產品服務化是以產品為主線,服務依附于產品而存在;
產品服務化在服務過程中,對服務沒有明確的考核;
產品與服務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兩者往往融合在一起。
產品服務化的價值
從需方的角度
產品的交付和使用是為了有效支撐需方業務運營,一般是通過供方為需方提供服務來實現的,包括以產品本身和增值服務方式提供的服務,從而實現產品作用和價值發揮最大。
從供方的角度
新產品或新的解決方案,需要通過研發和應用的有效互動實現持續改進,并在提供服務過程中不斷提升產品,在為需方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供方的業務戰略。
2、服務標準化:
標準化是確保服務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的前提,也是規范服務市場的重要手段。服務標準化主要是基于IT服務生命周期的管理,針對服務流程、規范以及相關制度進行統一規定、統一度量標準,實現服務可復制交付。
服務標準化的特征
建立了標準的流程、實施規范以及相關制度;
具有明確的有形化產出物描述及相關模版;
實施服務的過程有記錄,此記錄可進行追溯且可審計;
建立完善的服務質量考核指標體系。
服務標準化的價值
從供方的角度
服務標準化使IT服務規模化生產和銷售成為可能。
從需方的角度
在接受IT服務的過程中更有效地獲得滿足需求的服務。
3、服務產品化:
產品化是實現產業化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用戶對市場中存在的服務產品達到一致認識的前提下,服務的規模化生產和消費才能成為可能。
服務產品化的特征
服務產品化具有清晰的服務目錄;
具有獨立的價值,并具有明確的功能和性能指標;
對具體的服務有相應的服務級別要求;
對服務有明確的考核指標;
對服務產品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務產品化的價值
從服務需方角度
服務產品化之后,需方能夠以產品組合的形式定制規范化服務,具有清晰的定價標準、預期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收益。
從服務供方的角度
將服務進行產品化,能夠滿足需方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以產品的方式對服務需方提供統一、規范的服務交付內容、交付流程及交付界面,有效的提升了服務的工作效率和服務級別協議的達成率,使需方得到統一規范、專業的服務,獲得更大的滿意度。
總的來說,產品服務化是前提,服務標準化是保障,服務產品化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