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服務相關標準是什么意思
自八十年代以來,有關IT服務的各種標準接踵而來,其中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也有成為事實標準的實踐框架或方法論。另外有一些其它領域的標準因其管理上或技術上的理念可以補充與改善IT服務管理的不足,也在IT服務中被廣泛采用。
二、ITSS體系主要與以下標準相關:
1、ITIL
ITIL即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由英國政府部門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制訂,現由英國商務部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負責管理,主要適用于IT服務管理。自從1980 年至今,ITIL共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版本。
2、ISO/IEC 20000
ISO/IEC 20000標準基于PDCA模型,通過對“IT服務管理體系”的建立、運行、監督和改進來管理IT服務。該標準提出了13個服務管理過程,服務提供方依據服務級別協議對服務進行規劃、交付和監控,并強調與顧客的溝通。ISO/IEC 20000體系標準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規范(Specification)——IT服務管理標準介紹,定義了對服務提供方建立、運行、監督和改進服務管理體系和交付服務的要求;
第二部分:實踐規則(Code of practice)——描述了服務管理體系建立、運行、監督和改進以及服務管理過程的實踐,為標準第一部分的實施提供了指南。
3、COBITCOBIT
COBIT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信息系統審計的標準,由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協會ISACA(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在1996年公布。它提出了一個IT管理責任的廣闊范圍,在商業風險、控制需要和技術問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以滿足管理的多方面需要。
目前,COBIT已經被視為IT治理、控制和的公認的最佳實踐的集合,該標準體系已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的重要組織與企業中應用,指導這些組織有效利用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相關的風險。COBIT一直處于不斷的更新當中,并與其他標準和指南相兼容。
4、CMMI-SVC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合,該模型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SEI(軟件工程研究所)受美國國防部委托于1991年研究制定,初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價美國國防部的軟件合同承包組織的能力,后因為在軟件企業應用CMMI模型實施過程改進取得較大的成功,所以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5、其它標準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標準,還有一些與IT服務相關的標準,雖然普及性或知名度略有不足,但其科學性與理論指導意義亦為不少行業帶來價值。
三、ITSS與其它標準的關系
目前,與信息技術具有相關性和關聯性的標準比較多,標準建設者和使用者經常在實施中對繁多的標準存在困惑,下表將目前大家較為熟知的標準做了一個比較,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這些標準之間的特征區別。近年來,隨著中國的IT服務企業在管理上的日趨成熟以及各種標準在中國的推廣,IT服務企業愈來愈重視對標準的采納和應用。實施者普遍發現,標準與標準之間也存在相互借鑒甚至包含的關系,在給予實施者更多的理論指導的同時,在整合性和兼容性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以下圖為例,可以清楚地發現,ITSS的內容與目前許多IT管理標準的內容具有相似性,也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各種IT服務相關標準,對IT組織來說,猶如各種營養元素。在諸多標準中,整體上與IT服務相關性最強的當屬ITSS、ITIL、ISO/IEC 20000、CMMI-SVC與COBIT。各自的側重點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ITSS是對IT服務全景涉及范圍較廣的標準庫,ITIL是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框架,ISO/IEC 20000是基于ITIL的IT服務管理標準,CMMI-SVC重點在于評估服務能力的成熟度,COBIT是以管控目標為導向的管理思路。
綜上所述,IT服務的相關標準既有共性亦有特性,不同的組織架構根據業務目標的不同,我們應當從適用性、兼容性、整合性、普及性以及政策相關性等多方面做出有價值的判斷,并充分考慮成本因素和價值因素,來選擇合適的IT服務標準。